2025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教育领域现代发展趋势国际论坛 在比什凯克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2 15:58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次
![]() 4月16日-19日,由吉尔吉斯共和国教育和科学部发起,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主办,比什凯克丝绸之路发展基金会、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协办的“2025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教育领域现代发展趋势国际论坛”在比什凯克成功举办。来自吉尔吉斯斯坦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贾拉拉巴德州国立大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国立技术大学、塔拉斯州立大学以及中华职业教育社、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浙江大学、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院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10余所高校及群团组织的代表共聚一堂,研讨新形势下中吉两国在教育领域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 17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举行,艾古丽·阿布德拉耶娃致欢迎辞。她表示,在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举办吉中两国教育合作国际论坛意义重大。通过搭建对话平台,让两国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能有效的实现资源对接,为两国合作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吉尔吉斯共和国议会议员、国家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拉伊姆巴乔娃·维纳拉·卡利别科夫娜,议会议员扎纳尔·阿卡耶夫,议会议员鲁斯兰别克·扎吉绍夫,教育和科学部副部长艾努拉·伊西拉伊洛娃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吉中两国扩大教育领域合作的热切期待与良好祝愿,并对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主动举办吉中教育论坛表示肯定和赞扬。 ![]() 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书记、总干事王晓光在致辞中指出,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核心桥梁,始终是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7所“双高计划”职业院校与吉国技术大学建立结对关系,联合培养机械制造、现代农牧业等领域专业技能人才1200余名。两国高校共同搭建的“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平台,更是成为双方增进理解、培育英才的坚实阵地。面向未来,他建议从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打造“数字教育丝绸之路”、加强人文交流,厚植合作根基三个方面共启可持续发展之路。 ![]()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杜永军以《甘肃与中亚地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展望》为题,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甘肃省在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做引领、高等教育厚积薄发出成果、职业教育响应号召有特色、基础教育百校结好夯基础、社会组织顺势而为促发展五个方面同中亚五国开展教育合作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他建议从加强教师教育合作;实施“玛纳斯计划”,扩大留学生流动;推进特色学科建设;构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探索筹建吉尔吉斯-中国友好大学六个方面拓宽对吉教育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助推中国-中亚教育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倪好博士在主旨报告中表示,中国-中亚应将强化教育合作议题作为战略优先级,在未来5-10年,扩大中国一流大学在中亚建 设海外分校的规模,出台政策破解难题;扩大完善“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境外职业教育平台,完善境外资产管理、出国交流审批问题,探索海外产教融合与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以“中亚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感知中国”系列培训等开展民间教育交流活动,让民间先加强了解、培养感情、热络起来;优化孔子学院职能,开展职业技能+中文教育模式,为中亚学生留学中国做预备服务,加强对外华语和公共外交职能。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继中立足学院特色,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赋能可持续发展;数字丝路:重构教育合作新生态;绿色技能:面向未来的教育合作三个方面展示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期待未来以技术为楫,以人文为帆,共同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现代工匠,在数字丝路的星辰大海中,与吉尔吉斯斯坦各位同仁携手书写职业教育的新篇章。 ![]() 贾拉拉巴德州国立大学乌森诺夫·肯尼什别克院士,塔拉斯州立大学校长日尔加尔贝克·沙尔舍姆比耶夫、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副校长科兹耶夫·杜鲁斯等分别围绕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方式、与中方开展的多元合作以及未来可以开拓的新领域发表报告,期待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搭建的平台上,能与中国更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构建牢固的合作关系,为中-吉-乌铁路建设等重大项目提供人才保障。 论坛期间,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校长艾古丽·阿布德拉耶娃同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签署协议,就合作开展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人才计划本硕博学生交换培养达成一致。、 ![]() 活动期间,中方代表团还受邀前往阿拉巴耶夫国立大学吉-中系、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国立技术大学鲁班工坊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同学校领导、院系主要负责人、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举行洽谈交流,就共同办好上述项目交换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