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植校长爱心之林 播绿大美河西走廊”公益活动 在武威市民勤县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2 11:02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次
为践行“生活·实践”教育理念,4月12日-13日,协会联合甘肃公航旅集团民勤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民勤基地”)共同开展的“共植校长爱心之林 播绿大美河西走廊”公益活动在武威民勤成功举办。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榆中县恩玲中学、兰州志成中学、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知行校区、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兰州市第六十中学等校共同在民勤沙漠亲手植下“校长公益林”,同时围绕航天揽星、沙雕艺术、人文历史等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教育考察体验。
![]() 航天揽星:遨游航空航天,点亮天文星海 12日上午,校长团一行走进民勤通航乐园进行调研。作为我省首个“通航+天文”的研学馆,通航乐园以“太空探索”为核心,打造了360°的飞行模拟器、VR翼装飞行、歼-20模拟驾驶舱等12项互动体验项目,可以开展低空飞、无人机编程、航空模型制作等实践教育活动。民勤县苏武机场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的沙漠无人机巡检技术,演示了无人机在防沙治沙、生态监测中的重要应用,凸显了航天科技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苏武机场目前是国内少有的可以面向青少年学生开放的民用机场。 摘星小镇是民勤基地依托良好的地理条件,以天文观测为主题打造的学习实践基地。小镇以“银河”为轴线的设计,打造了一个带有梦幻色彩和科技传奇的星空探索功能区,配置有穹幕影院、天文科普馆、灿烂星空厅等科技设施。同时,小镇还配备有专业望远镜,可观测月球环形山、木星大红斑等天文现象,对青少年开展天文科普实践教育作用重大。 ![]() ![]() ![]() ![]() 沙雕艺术:大漠深处的“露天美术馆” 民勤沙漠雕塑公园结合了艺术和自然之美,通过邀请全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以环保和生态的视角创作风格鲜明的雕塑作品。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单向观赏,这里处处是互动场景。沙漠雕塑公园从2019年展出作品至今,已有70多件雕塑作品陆续入驻。同时,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每年还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雕塑作品设计方案,不断入选增加新的作品。这种“雕塑+治沙”的创作理念,正是民勤沙漠雕塑公园所具有的独特基因。依托沙漠雕塑公园,民勤基地设计了“环雕塑公园沙漠徒步”“沙漠雕塑公园寻宝记”等体验课程,吸引了考察调研团的积极参与。 ![]() ![]() 生态治沙:生态教育重构教育生态 压沙植树、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是此次公益活动的主线。12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民勤青山路防沙治沙示范点。该示范点划分为新技术试验、灌草治理示范和传统技术展示三个部分。传统技术展示通过不同规格的草方格沙障设置,体现了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的成效,形成了多样稳定的固沙生态,为荒漠生态系统治理提供了成熟技术和理论依据。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该示范点已建成数万亩防护林,成为在极端干旱区人沙和谐共生的典型案例。 13日上午,考察团前往民勤县兴隆村参与“共植校长爱心之林”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亲身参与压沙植绿、栽种梭梭树等环节,体验民勤治沙精神。尽管现场天气突变,沙尘袭来,但所有人热情高涨,挖坑、培土、浇水,分工明确,每个环节认真细致,在茫茫沙海中栽下树苗,在沙漠中打造出一片“校长公益林”。通过各位老师实地压沙植绿,打造沉浸式生态教育场景,为学校开发劳动教育与生态教育融合课程提供了原型样本。 在活动总结座谈会上,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书记兼校长杨雪枫、兰州志成中学校长王延宁先后发言,谈到了将“生态育人”纳入育人体系的重要性。 杨雪枫校长说:“今天我们亲手压制的每一个草方格,都是对‘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三维建模——当教育走出围墙,沙丘便成了最生动的地理实验室;当校长俯身劳作,课本就化作会呼吸的生态教材。” 王延宁校长表示,民勤治沙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立体教科书,压沙植树、关注生态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将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真切地关注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希望此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生活·实践”教育生态构建的新起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