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教育共同体 > 神州学子 > >
以兴趣始 以深爱终——记我们的首位博士研究生石慧
发布时间:2022-05-27 09:46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次
石慧,2018年参加“中国·中亚/东欧教育共同体”建设计划,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目前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和课程论博士研究生,是该项目自2016年实施以来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石慧的本科阶段是在国内度过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她的心中始终有两个梦想在“打架”,一个是当老师,另外一个是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在学习生活中,她逐渐发现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兴趣,于是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打算毕业后来要么在学校从事行政工作,要么当老师教国际贸易课程,总之想继续待在校园中。不过,她心中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呼唤:继续读研深造,成就自己的专业。
后来,她通过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偶然获得了可以去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的机会。经过利弊权衡,她认为想要在行业中取得发展,必须有学历作为支撑,于是果断放弃了当老师的梦想,选择前往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 初到吉尔吉斯斯坦,石慧发现语言障碍是出国留学的第一块绊脚石。由于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关于俄语的培训,就连最简单的打招呼对她来说也是陌生的,这导致日常生活很不方便。通过预科阶段的学习,她对俄语这门语言有了基本的掌握。她明白,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为了为经济学的学习做好铺垫,她每天会花大量的学习时间理解专业性词语,做笔记翻译,好在她在国内本科阶段掌握了经济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学习过程比较顺利。 在吉国学习期间,她在校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同时还参加了吉尔吉斯斯坦关于金融和经济合作问题的会议,进行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所汉语培训机构任教,做汉语教师。她犹然记得,第一次的上课过程是紧张而漫长的。完善自身汉语业务知识,设计教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从授课初期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有条不紊,她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可和喜欢,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利用和同学们的相处的机会,她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俄语水平,而且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播到了异国他乡。
2021年,石慧顺利拿到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硕士毕业证。这时候石慧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国工作,二是继续深造。思来想去,她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两年的留学经历让她觉得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阶段没能去成俄罗斯名校,在她心里存有些许遗憾。所以这一次,她选择放手一搏——考博,目标专业是教育和课程论。
从下定决心的那天起,她就开始努力地学习哲学和所考专业的内容。由于是跨专业考博,她所面对的知识都是全新的,备考过程很辛苦,考试是紧张而煎熬的。博士考试比她原本想象中的难度要高,要求很严格,考试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存在的很多问题。 幸在,过程是曲折的,结果是美好的。在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下,石慧成功考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和课程论专业。但是,她并没有任何放松,而是带着更多的压力开始了博士阶段的学习。 教育和教育科学是石慧以前完全没接触过的领域。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课程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担心。学校的老师很耐心地讲解课程内容,还会把重要知识点翻译成汉语,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 石慧说,俄罗斯的老师们更注重个人的研究情况,每一次课程,同学们都会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研究内容并制作PPT,并且在课堂上给老师和同学讲解,她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她还说,自己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温柔耐心、认真负责的导师。两人经过详细讨论之后,导师给石慧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研究课题的相关建议,并指导她如何成功地写一篇博士论文。她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会给导师写邮件请教,导师通常都会在第一时间回复她、鼓励她。论文的开始写作阶段是最艰难的,在导师的不断引导和鼓励下,石慧不断尝试,顺利完成了论文第一、二部分的写作,也开始与导师合作共同撰写需要发表的论文。万事开头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俄罗斯读博期间,石慧还参加了俄罗斯关于现代教育、数字化教育等多个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演讲了自己写作的文章,文章已经被收录安排发表。
在石慧看来,博士求学生涯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在精力最为旺盛、学习和研究能力也最强的时候,能够有一段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解决人类没有解决的问题,探寻事物背后的奥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所带来成就感,是超越名利与财富的。 以兴趣始,以深爱终。回望近几年走过的路途,石慧说自己受益受教于数不清的老师无以回报,这些人当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几年的留学经历,让石慧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选择。她想在博士毕业之后,继续从事学科研究相关工作。她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就能赢得更好的机会。她说:“我将继续追逐我最初的教育理想,让理想之花绽放得更美丽。”
图/石 慧 文/张嘉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