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想照进现实——留美七年的金城姑娘付玥瑄
发布时间:2022-06-22 10:16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付玥瑄,甘肃兰州人,2015年通过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前往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本科,主修儿童发展教育专业,同时辅修儿童护理与指导专业,在校期间作为优秀学生获得专业奖学金;2020年本科毕业后,成功获得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连续3学期以优异成绩获得高额奖学金。现已顺利毕业,回国后即将在上海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
 
初到密苏里
 
 

      2015年的盛夏,高考刚结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付玥瑄突然萌生了出国读书的想法,和家人商议后,她决定转战美国读本科。玥瑄本是理科生,但活泼大方的她一向喜欢小朋友,因此申请了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儿童发展教育专业,同时辅修儿童护理与指导专业。

 

图片

 

       玥瑄毕业于普通高中,当时并没有参加过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幸在英文基础还不错,参加托福课程2个月后,取得了86分的成绩,得以成功入学。

 

       初到美国时,玥瑄所面临的首当其冲的困难便是语言障碍。之前语言学校所学习的内容较为简单,授课语速比较慢,听说训练欠缺,这导致玥瑄进入美国的大学后,难以跟上课程的节奏。

 

图片

 

       这个时期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是最苦的阶段,沟通困难不说,思维模式也处于一个强烈的转换阶段。
 

       玥瑄主动出击,认识了很多美国朋友,他们都是非常和蔼友好的。玥瑄积极地融入外国人的生活,并且敢于和外国人交流,英语的听说能力在短期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留学生活面面观
 
       玥瑄说,进入美国大学后,她感受到这里的教学风格与国内截然不同。
 
       与国内有辅导员的日常督促和管理不同,美国大学的课堂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有大纲在手,教授不会去一再重复课堂要求、课程内容。在对大纲的充分了解下,学生需要自行安排自己的学期目标、课程计划。
 
       比起国内高校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讲课教学模式,美国的大学更倾向于挖掘学生的自主性。美国大学的教授更多时候会以分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对课堂上的课题、案例进行自由的讨论。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他们的老师更像是扮演着一个辅助角色,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同学们会在自己的小组里面,围绕着讨论的中心各抒己见,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尝试接纳他人的意见。在不同想法的交融中,学生的思维逻辑逐渐多元化,能够更为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
 

图片
 

       美国大学并不只是看重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结果,它们更注重的,是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因此,一门课程的GPA,不仅仅是由考试决定的,学习的过程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都建立在“量化评分”体系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产生压力,促使学生对待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的态度不再是浑水摸鱼,而是主动参与并积极完成。美国的教授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国界的概念,注重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是否真的学到知识,而不会去介意学生的小错误或者小缺陷。
 
       因为学校距离超市比较远,所以学校每周会在固定时间开大巴车带同学们去超市。为了出行自由、购物方便,玥瑄利用课业之余的时间考了驾照,买了车。
 
       在美国,绝大多数学校都会要求本科新生在第一年住在学校的宿舍内,而且是强制性的规定。至于之后几年,学生可以选择继续住在宿舍内,也可以选择搬出学校居住。玥瑄在21岁时搬出了宿舍,租金大约每月支付几百美金。她不喜欢吃美国高热量的油炸食物,通常会自己做饭吃,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图片

 

 

从教师到园长
 
       在学校,玥瑄刻苦学习儿童教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幼儿及青少年教育管理学、学龄儿童指导学、亲子互动教育设计、婴幼儿学习理论及应用、儿童健康营养及安全等知识,从一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她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在此期间,她考取了早期儿童社交与情绪健康资格证、安全睡眠证、急救资格证,收获颇丰。

 

 

 

 
       由于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偏向于理论,而她期待自己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因此在忙碌的课业之余,她积极加入到实习工作中去,以增长实践经验。

       玥瑄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去幼儿园当老师,教4-6岁的小朋友。
 
       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她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她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每周的学习主题及内容,设计切合学习主题的教具,负责班内幼儿的每日的生活,并与家长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每天,她都会早早来到幼儿园,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为了能够在早上与他们问好,她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了全班孩子的名字;在区域活动时,她会以玩伴的角色与孩子玩耍。
 

图片
 

       她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工作期间,她获得了“春季学期优秀教师”称号。
 
       后来,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她选择了第二份实习工作——在幼儿园担任园长。
 
       做园长后,玥瑄开始负责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管理,相对于老师来说,园长的管理方式和范围涉及更为广泛。她要负责园区的日常正常运作,确保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管理教学人员,与不同年龄的教师班级教师协调制定课程;安排及带领有兴趣的家长入园参观,与家长沟通;清点园区必须品及安排采购。她深知,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园长,就必须拓展办园思路,开拓创新意识,具备深化改革的能力。
 
       在此阶段,她逐渐发现自己对管理工作更为感兴趣,因此于2020年申请了母校的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成功入学。
 

志之所趋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通常在傍晚,而白天是空闲的。因此,玥瑄在学习的同时,也有充足的时间把精力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在校学习期间,她还曾多次参与校园高等教育法的宣传演讲。扎实的实践经历使玥瑄对幼儿园工作有了较为全面地认识,对幼儿教育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美国的学校将一年的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学季,一个学季最多选修3门课程,每门功课的最低成绩要求是B,如果有一门课程的成绩为C,学生则会被学校直接开除。玥瑄的大部分课程成绩是A,这离不开她日复一日的默默钻研。

 

       玥瑄的毕业论文主要研究了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她从学校图书馆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并将数年来对于理论的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她便及时和导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难题一个个迎刃而解,论文也逐渐成形,玥瑄顺利毕业。

 

图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今年,玥瑄结束了她长达7年的美国求学之旅,决定回国发展。她考虑前往上海这座一线城市,继续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传播普及教育科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广泛服务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图文|付玥瑄

编辑|张嘉婕

审核|王文清

签发|潘腾飞 杜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