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介及和中国的合作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1945年11月1日-16日,二战刚刚结束,根据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在伦敦举行了旨在成立一个教育及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ECO/CONF)。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在饱经战争苦难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联合王国——的推动下,会议代表决定成立一个以建立真正和平文化为宗旨的组织。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个新的组织应建立“人类智力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从而防止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会议结束时,三十七个国家签署了《组织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从此诞生。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丰特努瓦广场(Place de Fontenoy, Paris,France)。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巴勒斯坦,成为第195个成员国。
北京时间2013年11月5日22时30分,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掌门人”。
一、组织机构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主要设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大会为最高机构,由会员国的代表组成,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大会,负责决定政策和计划,通过预算,选举执行局委员,任命行政首脑——总干事,向会员国提出有关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建议。执行局负责监督该组织各项计划的实施,每年至少举行2次会议。委员任期4年,总干事任期6年,可以连任。该组织现任总干事为保加利亚人伊琳娜·博科娃,她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干事。秘书处是日常工作机构,分成若干部门,分别实施教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和交流领域的业务活动,或进行行政和计划工作,各部门由一名助理总干事领导。现任总干事为保加利亚人伊琳娜·博科娃,她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干事。另外,该组织在包括中国在内的200多个其成员和准成员国家和地区的首都设有全国委员会,作为其在各个成员国的常设机构(其中南苏丹、安圭拉、中国澳门和开曼群岛迄今未设立全国委员会,德国的全国委员会设在波恩而非柏林,而阿曼和索马里的全国委员会的联系地址不在马斯喀特和摩加迪沙而在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我国的全国委员会1979年2月19日成立于北京。
二、机构职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各国政府间讨论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问题的国际组织,设置了五大职能:
1. 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
2. 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主要依靠研究、培训和教学。
3. 制订准则:起草和通过国际文件和法律建议。
4. 知识和技术: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提供给会员国制订发展政策和发展计划。
5. 专门化信息的交流。
三、组织成员
截至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成员国195个,另有九个准成员,共计204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教科文组织的创始国之一,自1971年10月29日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以来,中国在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3年11月5日,在该组织成立67周年之际,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兼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席郝平当选为该组织的第37届大会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当选为该组织的大会主席,同时也是继法国、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四个担任该组织大会主席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
四、常设机构
1. 国际教育局。设在瑞士日内瓦。任务是协助筹备和组织两年一次的国际公共教育会议,出版国际教育年鉴和比较教育研究丛书,建立国际教育情报交流网等。
2. 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设在法国巴黎。主要活动是组织教育计划和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人员培训,开展有关教育计划、教育改革评价方法、教育与劳动就业关系的合作研究。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设在德国汉堡。主要研究终身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师资培训等方面实施的问题。
4. 欧洲高等教育中心。设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主要任务是组织欧洲地区会员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历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国际教育年、国际儿童年等活动,并实施了第三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期规划”和“国际合作与和平教育联系学校计划”。
五、主要出版物
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组织信使》(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种文本;《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学与社会的影响》(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与资源》(季刊),英、法、西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版权公报》(季刊),中、英、法、西、俄文;《博物馆》(季刊),中、英、法、西文。
六、组织宗旨
该组织之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之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的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会员国的援助主要是通过智力合作的方式来体现,如派遣专家、组织召开大型或专业国际会议/研讨会、人员培训、参与会员国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建设、制订国际准则性文件、提出或倡导新思想新理念等等。开展多边外交和教育、科学、文化、传播等领域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和阵地。与该组织在全民教育、扫盲、高等教育、遗产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地质等领域的合作成绩显著,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教育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与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内容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遍及中国2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一个国际智力合作机构,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方面开展的活动形式主要是:
1. 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促进政策性对话;
2. 开展教育研究,对当今世界教育方面的某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3. 促进教育人员与教育成果交流,通过发行出版物和建立信息网促进信息传递与交换;
4. 举办培训活动;
5. 开展实验项目。
出席国际教育大会。中国对教育大会历来十分重视,通过会议宣了中国教育方针、政策,掌握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接触了各国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教育领域的高层对话。
召开高层次专题研讨会。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教科文全委会在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与教育部合作举办了一系列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国际研讨会,例如近两年来召开的:第四届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2001年);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2003年);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会议、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以及环境、人口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2003年)。这些研讨活动为中国教育界宣传取得的成绩和学习其他国家有益的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实施全民教育计划。自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以来,教科文组织将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发展基础教育、扫盲和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为配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在二十世纪末实现“两基”的目标,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了一些既对国内教育发展有促进作用又能产生较好国际影响的活动。从1993年起,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的一些西部地区的扫盲、成人技术培训、女童教育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和基础教育革新等都给予各种支持,包括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资助开发乡土培训教材和资助试点项目等。2003年12月,中国成立了由十个部委和社会团体组成的中国全民教育论坛,提出了新的“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在该论坛项下,中国将与教科文组织合作,每年组织一个主题的论坛活动并专题研讨会。
(二)科学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科学领域涉猎广泛,除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外,主要精力放在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上,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生命伦理问题,人类安全问题,水资源管理问题等。
(三)文化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领域的活动涉及文化政策、文化多样性、艺术、版权、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文化间对话、历史、文化与青年、文化与妇女及性别平等诸多方面。我国近年来参与该组织文化领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文化政策的讨论以及参与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或修订。
1.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一项深受各国欢迎的国际合作活动,也是教科文组织最具影响力的另一个旗舰项目。该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符合标准的世界遗产并对公约缔约国境内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加以保护。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76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该公约。全球共有546处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03年,中国共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的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位列世界第三。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在苏州召开,这是我国目前承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教科文组织的会议。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逐渐完善的一个优先计划。中国文化部等一直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并积极参与了相关的活动、研讨和政策讨论。非物质文化包括所有传统和民间文化的表达形式,如口传文化传统、习俗、语言、音乐、舞蹈、宗教仪式、节日、传统医学和药典、烹调艺术及所有与物质文化(如工具和聚居地等)相关的特殊技能。2001年,经过各国提名和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昆曲名列其中。第二批“代表作”已于2003年公布,中国古琴顺利入选。按照规定,“代表作”每两年公布一次。
3. 文化政策及其他国际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十年召开一次关于文化政策的高层国际会议。中国参加了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文化政策为发展服务”政府间国际会议,会议提出了将文化纳入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政策决策过程中。目前,教科文组织正着眼于在国际法中引入文化多样性原则。该组织第32届大会(2003年10月)已批准就制定一份文化多样性国际准则性文件拟订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