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关于我们 > 协会大事记 > >
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大事记【2014年】
发布时间:2021-11-06 18:31 作者:网络信息部 点击:

教育创新: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

——在协会三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我代表常务理事会向大家报告2014年的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高扬教科文的旗帜,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2014年,协会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组织中小学师生参与民间国际交流向务实性方向发展。

暑假期间,协会组织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兰州天庆实验中学的100多名师生赴韩国,参加由韩国教育科技部主办的“第十五届韩中青少年教育文化交流使节”活动。在韩国荣光女子中学,两国学生共同体验独具特色的韩式打糕与泡菜活动,学习茶艺、儒礼等传统文化课程,在兰芝岛栽下友谊之树,并进行同台献艺。韩国学校关于指导孩子们如何植树的系统化教学课件,给中国学生留下了深刻影响——原来一件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简单劳动,在韩国学校教学中居然被专业化到如此科学化地步。兰州天庆实验中学的领队老师说:“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对现代科学技术充满好奇,同样,对传统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韩国之行,两国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的差异和碰撞,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的刺激,这将会使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的公民,是各国教育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之一。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要将青少年的责任教育与志愿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探索培养世界公民的有效模式,使他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够立足于国家利益和文化传统,也能放眼全球,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为此,2014年7月,协会组织兰州、庆阳地区的100多名师生代表及学生家长,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公民与责任教育——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少年成长交流CAMP”活动。随团的庆阳二中学生家长表示:这种集体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眼界,使他们能比较清晰的明白,现在所处的世界环境以及将来需要担当的社会责任;也使孩子们了解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为一部分学生将来接受国际教育打好了思想基础。家长、老师共同反映:这种活动值得参与,值得推广。

为了追求国际交流的实效性,把观光式的浮光掠影的交流活动变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和文化体验,使国际交流向纵深推进。协会与日中民间友好交流协会及美国AMERICAN INTERNATIONAL ACADEMY的民间组织分别邀请中国学生以入住当地家庭的方式,深入体验异域教育与文化特色。

在日本,那种使传统与现代互动的教育,既注重国民性中的优秀品质在青少年身上的传承,又着力塑造青少年现代素质结构的特色教育内容,以及发达的环保产业,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和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美国,AMERICAN INTERNATIONAL ACADEMY,学生们除了全部入住美国家庭,还参加了别具特色的美国课堂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美国老师如何教授课程,亲眼观察美国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通过体验美式教育、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使学生们对“教与学”的关系有了新的感受,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启发。这样的学习与生活,无疑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很快学会一个人如何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据接待方反馈:中国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与协调能力都很优秀,每天离开居住家庭时,都会打扫房间,清理垃圾,让主人非常满意。在陪同寄宿家庭去商场购物时,他们会尽量帮“家长们”搬运比较沉重的商品,这让美国家长很感动。而据中国的家长反映:孩子们回来后与出去前的变化确实很大,那种公主、少爷式的脾气得到了改变。这让家长和孩子共同亲历了一次教育创新的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 2014年6月,协会还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管教学副校长Douglas Johnson博士、新加坡辅仁预科学院院长李世清教授、新加坡ACE学院国际部主任申琪芳女士、西北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齐卫权处长等国内外长期从事国际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举办了“首届陇东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型人才培养推介会”,以庆阳二中为平台,陇东地区许多学校的师生、家长,分享了有关教育国际化的前沿讯息,参与人次达300余人。在本次会议的推动下,庆阳二中与新加坡辅仁预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新庆留学预科班”,庆阳地区学生自此可以通过设在新加坡辅仁预科学院的剑桥A/O Level国际考试,就读国际一流大学。活动前后,与会专家还先后走访临洮县第一中学、临洮县第三中学、兰州科技外语中学、兰州第十九中教育集团,先后为近千名师生分享了国际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国外教育。

伴随着“请进来”活动的开展,为了助推甘肃教育国际化进程,丰富国际教育交流内涵,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新加坡S P Jain国际管理学院、新加坡辅仁预科学院分别向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提供了一部分奖学金名额,接受品学兼优或独具特长的甘肃籍学生申请就读。经协会推荐,来自新亚中学的赵泽阳、兰州第三十四中学的乔坤、兰州第五十二中学的付玥瑄、张掖二中的常嘉蓉、白银市实验中学的杨琪、武威二中的赵思萱等十多名同学分别被上述学校录取,走出国门,接受国际教育。

在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关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助推参与研究的学校,开展教育国际化实施策略与方法途径的探索。这项研究是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由甘肃协会提出《甘肃基础教育国际化实现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申请课题,顺利加盟全国课题的立项。该课题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将为甘肃教育共享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创建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讨,以期寻求符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方式,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帮助与参考借鉴。由此,得到了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甘肃省教科所、兰州市教科所的支持与参与。课题立项之后,协会各会员单位积极响应,分别以加盟研究的方式参与到本课题中来。截止目前,已有来自临夏州、武威市、敦煌市、庆阳市的十多所中小学完成申请加盟,形成紧靠基层,统筹推进的研究规模。

放眼当下,教育的国际化与多元文化交流已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坚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共识和重要途径。我们的责任是在教科文的旗帜下,进一步开阔思路,笃行创新,推动国际教育及多元文化的民间交流方面继续发掘资源,开发优势项目,为国际交流提供优质服务。

 

二、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实施“贫困山区社区教学点扶助示范项目”获得师生家长欢迎

 

“甘肃省贫困山区社区教学点扶助示范项目”是2014年国家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助的社会公益项目。由国家民政部立项,(立项编号:A137)。管理单位是甘肃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项目实施中,甘肃省教科所,兰州市、定西市教科所参与合作,在兰州市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和定西市安定区的200个山区教学点实施,受益学生400人,教师200人通过项目实施,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山区教学点的关爱送到师生的身边,使受助师生改变教与学的现状,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善于助人的品德风尚;帮助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

为了收到项目实施的最佳效果,本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反馈阶段。

在项目准备阶段(2014年3月——5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

(1)制定教学点扶持示范项目管理制度。

(2)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3)编制项目经费支出预算。

(4)与兰州市教科所、定西市教科所联合确定项目实施学校及受助学生、教师名单。

(5)按照项目书的计划标准和三方比价原则,购置学生、教师援助物品。

(6)设计教师培训方案,聘请相关专家,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培训活动,撰写培训大纲和讲课内容。

在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6月)主要开展了对贫困学生的爱心捐赠和教师专业培训两部分工作。都是以县(区)为单位,把对学生的捐赠扶助与教师培训活动同时进行,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花费。

教学点扶助示范项目的扶助对象主要是边远山区教学点的学生和教师。每个受助学生得到捐赠的物品有:衣服1套(3件套)、书包1个、图书1套(共6册)、文具盒1个(内装文具7种17件),总价值400元。受助教师每人配送学习、教学资料3本,价值90元,免费接受培训2天。每人平均食宿费210元,总计300元。

为了扩大影响,每个县(区)的学生扶助捐赠活动选定在一个乡(镇)的一所学校集中进行。集合全乡(镇)的扶助对象代表全县(区)的受助学生接受捐赠。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受助学生家长、村民代表和举办扶助活动乡(镇)的部分师生。当项目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学生的手中时,会场一片欢呼。穿着漂亮的衣服,背着崭新的、装满文具的书包,手捧着厚厚的一摞学习用书,受助同学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永登县凤翔镇李家嘴小学受助学生代表张生斌在捐赠仪式上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学生的关心与资助,我们决心好好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教师培训活动是以县(区)为单位集中进行。来自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实验基地的“培训者”团队骨干成员、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校的副校长李明生、杨艳丽老师为与会老师进行了复式教学基本理念及创新方法的专题讲座和现场示范。甘肃省教科所副所长、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家齐志勇,社区学习中心项目负责人、资深课题研究人员崔建民,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秘书长、资深课题研究人员栗兆荣联合进行了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互动参与式”培训。参与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这次培训活动,时间虽短,但内容切合教学实际,培训过程新颖有序,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操作示范;既有专家专题讲座,又有学员对话互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针对性强,受益匪浅。

项目的总结反馈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收集项目实施中的各种资料、报表。

2.进行项目实施质量与效益回访评估活动。

3.撰写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一年来,边远贫困山区教学点扶助项目的实施,受到师生、家长和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好评。这种扶助不是单纯的物质扶助,而充满精神鼓励;不单纯是贫困学生受益,还有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动,而对准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弱势群体的迫切需要。在扶助、救济的形式、内容上有了创新,效果自然更好。各地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希望这种务实的扶助活动能够持续进行。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向基层延伸

 

该项目于2013年11月在临洮县启动后,全县18个乡(镇)学区均完成了学区培训,逐步向基层学校和教学点延伸。

今年4月,北京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调研组与本会专业人员、临洮县教育局教研室共同走访了临洮全县18个学区的48 所小学。与一线教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和访谈,现场观摩了多堂复式课,召开了数次工作指导和课程教学评估研讨活动,有效地督查指导了项目的进展。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项目官员在调研总结报告中描述:

临洮县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如下几个特点:在学校方面,主要呈现分布散、规模小、校舍新、宿舍挤、操场破、器材闲的特征。在教师方面,主要存在数量少,年龄大,多住校的特征。在教学方面,多数农村小规模学校多采用“包班制”模式教学,部分采用“复式教学”,仅有少量学校能够实现单班单科上课。在学生学习方面,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尤其是教学点的学生)各科成绩呈现出“结构性落后”的局面,普遍缺少副课。在学生生活方面,很多农村学校的孩子存在上学远、伙食差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领域开展的“垂直互动式”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培训,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和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专业支持,并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今年七月初,协会调研组和《中国青年报》记者又一次深入临洮县,对6个乡、镇12所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进行了督查和指导工作。发现了一批好典型,总结传播了一些好经验。马富春记者在活动结束后,撰写了专题报道,予以宣传和支持。

10月19——20日,本会在临洮县协调组织进行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公益项目”中期评估暨复式教学活动。来自全县经过层层筛选的12名复式课教师参加了比赛,评选出了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有300多名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的老师现场观摩学习,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培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参与了全程活动,在总结大会上对竞赛活动作了精彩的点评,对临洮县本次活动及项目整体实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并对项目进一步深入发展发表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杨院长在会后走访了临洮县两所基层教学点,参观了县城的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并受到教育厅长王嘉毅的会见。

这次活动,对于项目实施来说,既是一次总结展示会,也是一次现场培训会,更是一次安排动员会。对于项目顺利、有效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继续推动遗产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向社区活动

 

从世界遗产概念和《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之日起,世界遗产教育就已开始与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同息共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了全球建筑、考古和自然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经验后认识到:保护遗产不仅是专家和管理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让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都了解世界遗产,担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计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于1994年正式倡导开展“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项目”,鼓励年轻人参加当地遗产保护行动,提高年轻人的认识,促使遗产教育进入各国中学课堂。

2004年6月,中国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提出,把世界遗产教育纳入部分重点中学的教学课程,经过试点,逐步推广。同年,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讨论通过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团体、机构、协会共同行动,推动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活动。我国的辽宁、北京、苏州、福建等地的中学帅先开展了遗产知识教育活动,先后编印了教材,开通了网站,遗产知识进入了课堂教学,并举办了多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全国性活动也陆续开展起来。

甘肃省的世界遗产教育缘起于国家启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2007年,由国家主导,国内豫、陕、甘、宁、青、新六省联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六个国家联合开始进行“申遗”准备。为配合政府主导的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工作,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出于自己的职能,报经省文物局批准,开始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在这种大背景下,点燃了我省丝绸之路沿线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星星之火。

在此期间,六国联合“申遗”计划调整后,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2014“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我省麦积山石窟、玉门关遗址、炳灵寺石窟——下寺、锁阳城遗址及墓群、悬泉置遗址等五处遗产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研究院等文化遗产机构的遗产教育活动一直在自主进行。这都为我省的遗产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促进与支持。

在为我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先后参与了北京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和苏州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分中心”组织的遗产知识竞赛、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和自觉。探讨了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在我省开展遗产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在丝绸之路沿线,开始组织中小学校参与到世界遗产教育活动中来,逐步形成了让遗产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向社区”的活动思路,和“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运作策略。编著出版了遗产教育教材,印发了宣传品;与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了遗产教育读物;建立了遗产教育“基地”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展了遗产教育的科研课题研究。

2014年,在遗产教育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并采用通讯的方式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鼓励、期待大家运用手机、电话、邮件、短信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沟通。座谈会的主题是:“让世界遗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向社区”。其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基地学校遗产教育成果,总结、交流、研讨遗产教育的经验,推动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深入发展,以助力于我省文化建设,推动学校遗产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应邀参加这次活动的学校是近年来被全国性遗产教育组织和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命名的世界遗产教育基地学校,还有一些热心遗产教育,准备加盟遗产教育项目的观察员学校,特别邀请了敦煌研究院和天水麦积山石窟文物管理机构的专家。

座谈会印发了酒泉中学展示近几年遗产教育活动成果的两篇文章,交流、介绍了我省遗产教育的进展情况,传播了专家、学者的论著和经验。

这次通讯座谈会还得到国家和省文物局的支持,敦煌研究院及樊锦诗院长给予了大力的资助,有关基地学校、文物管理机构给予了积极地协助、配合,根据目前得到的反馈的信息,本次通讯座谈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遗产教育的大好形势在鼓舞着我们。甘肃省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历史使命在鞭策着我们,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在激励着我们,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尤其需要我们顺应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发展大趋势。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审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增强国际理解,扩大国际视野。站在世界的高度,放眼文明的浩海。在了解中丰富,在丰富中尊重,在尊重中热爱,在热爱中保护。这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为重要,也会促使师生更加自觉地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洪流,发挥自己的作用。

为此目的,我们十分期望与官方的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及企业的、学校和遗产管理机构及有志于遗产教育的人士合作,把我省的遗产教育逐步推向新的阶段。

 

五、为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增光添彩

 

2014年协会在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方面不断挖掘亮点,深化宣传、介绍、支持、帮助,让这一新生事物茁壮成长。庆阳市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是全省社区学习中心建设示范点,也是庆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我们借助这两点优势,帮助社区学习中心建设健康发展,不断创新。我们看到,西峰区李岭村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展厅”颇具深意。我们聘请全国农民画展办公室主任、著名画家张铁峰为展室创作了一副巨画。整个画面为一副具有农耕文化意义的牛套,并配诗曰:“村夫举家赤清贫,传承竞无套一根。年年月月教儿女,贫富不忘自家身。”这幅画作气势恢宏、寓意深刻,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特色,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本色,为展室增色添彩。为此,2014年5月6日,协会与省教科所联合举办了赠画仪式及农耕文化座谈会。协会会长马培芳,省教科所副所长齐志勇、社区学习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崔建民,协会秘书长刘金林、副秘书长栗兆荣,庆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杨彦林、教研室主任路玉珊,西峰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永锋、教研室主任苟永刚参加了本次活动。李岭村部分村民、当地学校教师、学生100余人参加了赠画仪式和座谈会。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中国青年报》记者马福春全程参加,并于会后撰写了专题报道《一个古老村庄的传承与坚守》,刊发在 2014年6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

 

六、为城乡学校携手共进搭桥铺路

 

为进一步实施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联片教研为网络,以城乡交流为纽带,以城乡学校携手共进为桥梁的教研活动,促进联校教研工作及校际交流活动的开展,鼓励教师观察、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变化,提升乡村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2014年5月中旬,经协会组织,兰铁四中的九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前往定西市安定区白碌初级中学,开展优质课示范及联校教研活动。为了珍惜机会,白碌学区的在岗教师100余人齐聚白碌初中,积极参与课堂展示及教学交流。2014年10月中旬,经协会牵线搭桥,兰州天庆实验中学再次选派优秀教师10名,前往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初级中学开展义务支教助学活动。

城乡联校教研活动,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措施指明了方向,为搭建城乡学校校际交流平台,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提供了成功经验,深受参与教师欢迎。这种校际间的深层次合作,将导致城乡教师及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教育公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会的复式教学创新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促进发展中心(APEID)评为2014年教育创新“文晖奖”。